
隨著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復雜,傳統空氣監測方法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國家環境空氣控制點監測系統站點數量有限、成本高昂,以點代面的方法導致時效性不足,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
為適應精準治污的需求,我國自2015年起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網格化監測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
網格化環境監測站是一種通過高密度布設低成本微型監測設備,形成覆蓋區域的精細化空氣質量管理網絡系統。它已成為當前環境治理中的重要技術手段。
與傳統國控點相比,網格化監測具有兩大優勢:
成本投入大幅降低。每個網格化微型監測設備平均投入約10萬元左右,遠低于傳統國控點幾百萬元的投入,適合大范圍、高密度布點。
運維成本明顯下降。微型儀器維護簡便,后期運營費用遠低于國控點,為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經濟性保障。
氣象站廠家風途科技提供了多款網格化環境監測設備以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主力型號包括FT-WZ01、FT-WQX12和FT-CQX12等。
FT-WZ01型號是一款多功能監測站,能夠同時監測包括“四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兩塵”(PM2.5、PM10)以及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等氣象五參數在內的共計13項參數,并可選配TVOC監測。該設備支持太陽能、鋰電池與市電相結合的多種供電方式,保障在偏遠或無市電地區的持續運行,同時具備遠程校準與升級功能,運維便捷。
FT-WQX12型號則集成了12項監測參數,在常規污染物和氣象要素基礎上,增加了光學雨量監測。隱藏式超聲波探頭設計,能夠有效避免雨雪積聚對風速風向測量的干擾,實現了免維護和無需現場校準,大大降低了后期運維成本。
FT-CQX12型號同樣支持12項參數監測,高度集成了氣象與環境要素傳感器。設計側重于低功耗與高集成度,便于快速安裝和野外長期監測,并支持4G、以太網等多種數據傳輸方式,適應性廣泛。
除了硬件設備,風途還配備了數據分析平臺,作為整個系統的“大腦”。該平臺通過WEB端和移動APP,提供實時數據可視化、GIS地圖展示、歷史數據追溯與分析等功能。平臺具備污染事件自動監控與報警機制,能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推送預警信息。通過對海量監測數據的深度分析,平臺還能識別出污染超標重點區域和潛在污染源,為環境管理者提供精準的決策支持。

風途新聞資訊